簡政珍

簡政珍
性別:男
籍貫:臺灣
出生地:臺北
出生日期:一九五0年
學經歷
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畢業,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,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。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、系主任、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,《創世紀詩刊》主編。2010年 卸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,改聘為亞洲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。
簡介
-
簡政珍,臺灣省臺北縣人,一九五0年出生。國立政治大學西語系畢業,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,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。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、系主任、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,《創世紀詩刊》主編。2010年 卸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,改聘為亞洲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。
一九七一年開始寫詩,且早期作品多未發表,直至一九八八年始出版第一本詩集《季節過後》,是崛起於八零年代的學院派詩人,於理論和創作兩方面均卓有建樹。詩人章亞昕認為「詩藝與詩學並舉,是八零年代以來臺灣詩壇轉型期的一大特色;而簡政珍本人,便是推動藝術風向轉變的領軍人物。」其所主張的詩學理論於詩作中多有印證,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詩學系統,「意象思維」即是其最核心的詩學主張,而對現實人生真實本質的探索是其詩作的主要關懷。目前研究其作品的評文有一百二十餘篇,碩士論文四種。
簡政珍被批評家譽為極具生命感和哲學厚度的詩人。詩評家游喚教授說他的詩「直探詩的本質,緊扣社會與現實的環節,抒發普遍的人生處境,語言精緻至極點,意象呈露自然,出入技巧,而又遙追屬於哲學思辨的詩境」。鄭明娳教授認為「他著重於生命剎那間如臨生死的感動,繼而以凝鍊的語言傳遞存有的訊息」,「在文學理論和創作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」,是個「承先啟後」的詩人。大陸詩評家費勇說,他那種「對於『中國社會現實』詩化的處理,無論風格、語調、角度等,都是前所未有的」。他的兩首長詩〈歷史的騷味〉和〈浮生紀事〉且被大陸詩評家熊國華譽為「席捲歷史的新史詩」,「是開創了新史詩風氣之先的震古鑠今的傑作」、「在詩人或者詩論家簡政珍身上,我們似乎都看到了通向詩國險峰之巔的希望」。
著有詩集《季節過後》、《紙上風雲》、《爆竹翻臉》、《歷史的騷味》、《浮生紀事》、《詩國光影》(大陸廣州)、《意像風景》、《失樂園》;詩文論集《空隙中的讀者》(英文)、《語言與文學空間》、《詩的瞬間狂喜》、《詩心與詩學》、《放逐詩學》、《電影閱讀美學》、《音樂的美學風景》、《台灣現代詩美學》;主編《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理論卷》、《新世紀詩人精選集》,並和林燿德共同主編《新世代詩人大系》,和啞弦共同主編《創世紀四十週年紀念評論卷》。
曾獲中國文藝學會新詩創作獎、創世紀詩刊三十五週年詩獎、美國的大學博士論文獎、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等。《歷史的騷味》被《明道文藝》選為歷年來必讀的十四本好詩集之一。此外,作品曾多次被選入《聯合報》的「質的排行榜」及《中國時報》 的「雙週好書榜」。
■ 創作風格
一九七一年開始寫詩,且早期作品多未發表,直至一九八八年始出版第一本詩集《季節過後》,是崛起於八零年代的學院派詩人,於理論和創作兩方面均卓有建樹。詩人章亞昕認為「詩藝與詩學並舉,是八零年代以來臺灣詩壇轉型期的一大特色;而簡政珍本人,便是推動藝術風向轉變的領軍人物。」其所主張的詩學理論於詩作中多有印證,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詩學系統,「意象思維」即是其最核心的詩學主張,而對現實人生真實本質的探索是其詩作的主要關懷。目前研究其作品的評文有一百二十餘篇,碩士論文四種。
■ 作家成就
曾獲中國文藝學會新詩創作獎、創世紀詩刊三十五週年詩獎、美國的大學博士論文獎、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等。《歷史的騷味》被《明道文藝》選為歷年來必讀的十四本好詩集之一。此外,作品曾多次被選入《聯合報》的「質的排行榜」及《中國時報》 的「雙週好書榜」。
■ 作家書目
出版書籍
- 簡政珍(1975):《Emerson’s Dialectical Style》,台大碩士論文。
- 簡政珍(1982):《The Exile Motif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aiwan,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》,博士論文。
- 簡政珍(1985):《The Reader in the Blanks:A Study of Virginia Woolf’s To the Lighthouse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88):《紙上風雲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88):《季節過後》,臺北市:漢光。
- 簡政珍(1989):《Language-Consciousness-Reading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89):《語文與文學空間》,臺北市:漢光。
- 簡政珍(1990):《歷史的騷味》,臺北市:尚書文化。
- 簡政珍、林燿德主編(1990):《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、林燿德主編(1990):《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90):《爆竹翻臉》,臺北市:尚書文化。
- 簡政珍(1990):《尚書詩典13︰歷史的騷味》,臺北市:尚書。
- 簡政珍(1991):《詩的瞬間狂喜》,臺北市:時報文化。
- 簡政珍(1992):《浮生紀事The chronicle of life》,臺北市:九歌。
- 簡政珍(1993):《文學理論》,臺北市:正中。
- 鄭明娳總編輯、簡政珍主編(1993):《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in Taiwan︰1.文學理論卷》,臺北市:正中。
- 簡政珍(1993):《電影閱讀美學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94.):《詩國光影》,廣州市:花城。
- 簡政珍主編(1994):《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 一九五四-一九九四》,臺北市:創世紀詩雜誌。
- 洛夫總編輯、簡政珍主編(1994):《創世紀詩雜誌創刊四十週年紀念專號》,臺北市:創世紀詩雜誌。
- 簡政珍(1998):《意像風景》,臺中市:台中市立文化中心。
- 簡政珍主編(1998):《新世代詩人精選集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簡政珍(1999):《詩心與詩學》,臺北市:書林。
- [本書係改編自簡政珍1991年文集《詩的瞬間狂喜》,並增補1991年迄今所發表詩論七篇]
- 簡政珍作/譯(2002):《簡政珍短詩選 Selected poems of Jian Zhengzhen》,香港九龍市:銀河。
- 簡政珍(2003):《失樂園Paradise lost》,臺北市:九歌。
- 簡政珍(2003):《放逐詩學 : 台灣放逐文學初探 = Poetics of exile:Preliminary reading of contemporary exile literature in Taiwan》,臺北市:聯合文學。
- 簡政珍(2004):《台灣現代詩美學》,臺北市:揚智文化。
- 簡政珍(2004):《音樂的美學風景 […]
■ 評論彙集
散篇
- 鄭明娳(1998):〈簡政珍論〉,《新世代詩人精選集》,頁97-100。
博碩士論文
- 湯玉琦(1993):〈詩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:論洛夫、余光中、簡政珍的詩語言〉,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- 李癸雲(1995):〈詩和現實的辯證 蘇紹連、馮青、簡政珍之研究〉,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。
- 楊智鈞(2004):〈敞亮存有的詩性—簡政珍詩研究〉,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。
- 廖悅琳(2004):〈語言.意象.詩美學──簡政珍現代詩研究〉,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。
期刊論文
- 唐凌(1977):〈也談音響的真和美–敬覆簡政珍先生〉,《音樂與音響》44期,頁89-92。
- 林燿德(1989):〈淡中見奇、熱心冷筆–詩人簡政珍〉,《自由青年》718期,頁52-57。
- 游淑靜(1989):〈文學是人生的代言人–簡政珍的創作與人生〉,《幼獅文藝》431期,頁10-14。
- 林亨泰(1991):〈抽離的咬痕﹣﹣論簡政珍的詩集〈歷史的騷味〉〉,《聯合文學》76期,頁174-177。
- 創世紀詩雜誌(1991):〈歷史的騷味–簡政珍詩作座談會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83期,頁111-127。
- 熊國華(1992):〈席捲歷史的新史詩–評簡政珍長詩〈歷史的騷味〉〉,《明道文藝》191期,頁137-144。
- 湯玉琦(1992):〈詩與存有–論簡政珍的詩〉,《幼獅文藝》461期,頁86-97。
- 費勇(1992):〈詩和現實的辯證–論簡政珍的詩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91期,頁129-141。
- 陳建民(1993):〈詩的心相導向–論簡政珍的〈歷史的騷味〉〉,《中外文學》250期,頁57-87。
- 費勇(1993):〈時間中的生命,現實中的歷史–評簡政珍的詩集〈浮生紀事〉〉,《幼獅文藝》472期,頁48-55。
- 王玉麟(1993):〈意象與記憶–讀簡政珍的〈開學日〉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96期,頁90-93。
- 毛峰(1994):〈詩:擺盪於生死邊緣的瞬間–論簡政珍的詩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99期,頁76-86。
- 徐望雲(1994):〈從戰爭裡誕生的鷹–淺評「創世紀文獻」[洛夫 沈志方主編、瘂弦 簡政珍主編、張默 張漢良主編]〉,《文訊》109期,頁14-15。
- 章亞昕(1996):〈簡政珍:面對人生的本來面目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08期,頁61-67。
- 熊國華(1996):〈寫實而又超實–評簡政珍的詩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08期,頁68-71。
- 洛夫(1996):〈簡政珍詩學小探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08期,頁72-74。
- 陳建民(1996):〈觀世心境的概念化呈現–論簡政珍詩集「浮生紀事」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08期,頁75-99。
- 游喚(1998):〈經典詩的確立〉,《臺灣詩學季刊》24期,頁189-195。
- 謝輝煌(1999):〈將肉身交給耀眼的星空–賞析簡政珍的「我」〉,《普門》235期,頁50。
- 潘煊(民88.04):〈訪簡政珍〉,《普門》235期,頁51。
- 李癸雲(1999):〈來回於詩與現實之間–論簡政珍的詩語言〉,《臺灣詩學季刊》29期,頁175-192。
- 陳建民(2000):〈五特色的境界詩:評簡政珍詩集「意象風景」〉,《臺灣詩學季刊》31期,頁72-83。
- 吳新發(2000):〈「定點浮動的期盼」:試析簡政珍的「失樂園」〉,《臺灣詩學季刊》31期,頁84-93。
- 李癸雲(2000):〈來回於詩與現實之間–論簡政珍的詩語言策略〉,《臺灣人文(師大)》4期,頁91-116。
- 章亞昕(2001):〈人文的詩心與貫通的詩學–論簡政珍的詩與詩論〉,《明道文藝》298期,頁104-109。
- 陳建民(2003):〈四種長詩的可能:從洛夫、簡政珍、陳克華、林燿德的長詩創作探索起〉,《文與哲》2期,頁223-251。
- 陳建民(2003):〈心境意象的「意象思維」–評簡政珍的詩集《失樂園》〉,《文訊》212期,頁26-28。
- 蔣美華(2003):〈試論簡政珍《失樂園》詩集的「當代性」美學〉,《明道文藝》330期,頁44-55。
- 胡衍南(2003):〈以意象思維體現生命的厚度–專訪詩人簡政珍教授〉,《文訊》216期,頁86-90。
- 蔣美華(2003):〈意象推動.抒情為體.隱喻為用–析論簡政珍的長詩美學〉,《文與哲》3期,頁409-443。
- 蔣美華(2004):〈以書寫銘記存有–試論簡政珍「放逐詩學」的時空異位詩美學〉,《文訊》220期,頁12-14。
- 蔣美華(2004):〈簡政珍詩作的意象性/音樂性〉,《文與哲》4期,頁551-587。
- 劉志宏(2004):〈從原點回(歸)到原點–評簡政珍的《失樂園》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39期,頁159-168。
- 蔣美華(2004):〈詩史的跡痕.思潮的風景.美學的前景–簡政珍《臺灣現代詩美學》評介〉,《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》45期,頁553-559。
- 孟樊(2004):〈現代詩美學的新發現–評介簡政珍《臺灣現代詩美學》〉,《文訊》227期,頁32-33。
- 解昆樺(2004):〈隱匿的群星:八○年代後創世紀發展史與一九五○年世代詩人的新典律性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140期,頁頁68-98。
- 蔣美華(2004):〈思垂空文.與時俱化–簡政珍兩首歷史長詩的「虛空」美學〉,《文與哲》5期,頁381-406。
- 孫維民(2005):〈詩史還可以等一等–[簡政珍]《臺灣現代詩美學》讀後〉,《當代詩學》1期,頁206-209。
- 李明珍(2005):〈試評詩人簡政珍的作品〈掃墓〉〉,《國立光復商工學報》2期,頁104-118。
- 蔣美華(2005):〈新世紀臺灣長詩美學的航向〉,《臺灣詩學學刊》5期,頁107-145。
- 翁文嫻(2005):〈西方美學與臺灣詩壇的連結–評簡政珍《臺灣現代詩美學》〉,《臺灣詩學學刊》5期,頁267-273。
- 蔣美華(2005):〈新世紀臺灣長詩體製的新變–簡政珍〈放逐與口水的年代〉詩小說探索〉,《文與哲》6期,頁287-321。
- 楊宗翰(2005):〈構築詩的美學史–評簡政珍《臺灣現代詩美學》〉,《笠》250期,頁99-101。
- 曾淑伶(2006):〈新詩初探–談簡政珍的詩生活〉,《大明學報》7期,頁1-10。
- 蔣美華(2006):〈定位簡政珍「長詩美學」的詩史游標〉,《文與哲》8期,頁493-522。
報上評論
- 傅素春(2003):〈簡政珍的詩作《失樂園》現實與情感的天秤〉,《自由時報》43版07月27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