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名賴河,字懶雲。常用筆名甫三、安都生、走街光、灰等,被尊稱為「台灣新文學之父」,對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有深遠影響。
戴望舒,原名朝寀,別名夢鷗。著有詩集《望舒詩稿》、《望舒草》、《我的記憶》、《災難的歲月》、《戴望舒詩選》等多種。
與紀弦、覃子豪在「自立晚報」創刊「新詩周刊」,開啟臺灣的新詩運動,其後又籌組成立「藍星詩社」,並出版「藍星詩刊」。
徐榮慶,筆名一信,一信的詩,早期在情感和思想上較內斂,詩的內容都是在展現一種內在深層的力量,因此他的詩較為純粹。
丁文智,著有詩集「葉子與茶如是說」、「丁文智短詩選」以及詩、散文合輯「一盆小小的月季」,小說集「記得當時年紀小」等。
本名伍鳴皋,別號虛谷、金鈴子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專修科畢業,曾在陸軍服役多年,後任國中教師,退休後專事寫作。
文曉村,河南偃師人,其他筆名伊川、白沙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專修科畢業,曾任編譯官、參謀、臺北市龍山國中教師。
方思為50年代台灣詩壇的健筆,也是「現代派」原始發起人之一,可說是「50年代台灣現代派運動的健將」。
方莘,是藍星詩人中頗有創新精神的一位。他的小詩極清冷有味,如〈月升〉、〈開著門的電話亭〉,均耐人再讀三讀。
方旗,1937年生,本名黃哲彥,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,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。現已退休。
木心,本名孫璞,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畢業。自1949年後旅居紐約,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,於美國發表十二本著作。
白荻,本名何錦榮。早年為藍星詩社主幹,現代派同仁,創世紀詩刊編輯委員,後為笠詩社發起同仁,和四大詩刊有深厚淵源的詩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