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作家

洛夫

洛夫

洛夫

性別:男
籍貫:
出生地:湖南衡陽
出生日期:一九二八年

學經歷

淡水大學英文系畢業,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。一九五四年與張默、瘂弦共同創辦《創世紀》詩刊,歷任總編輯數十年。

  • 簡介

  •   洛夫,本姓莫,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,淡水大學英文系畢業,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。一九五四年與張默、瘂弦共同創辦《創世紀》詩刊,歷任總編輯數十年,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,作品被譯成英、法、日、韓、荷蘭、瑞典等文,並收入各大詩選,包括《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》。
      洛夫寫詩、譯詩、教詩、編詩歷四十餘年,著作甚豐,出版詩集《時間之傷》等廿二部,散文集《一朵午荷》等四部,評論集《詩人之鏡》等四部,譯著《雨果傳》等八部。他的名作《石室之死亡》廣受詩壇重視,二十多年來評論不斷,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(Birch)教授選入他主編的《中國文學選集》。《石室之死亡》英譯本已於一九九四年十月由美國舊金山道明出版社。一九八二年他的長詩《血的再版》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,同年詩集《時間之傷》獲中山文藝創作獎,一九八六年獲吳三連文藝獎。一九九一年復獲國家文藝獎。研究洛夫作品之專著頗多,已出版者有:《詩魔的蛻變-洛夫詩作評論集》、《洛夫與中國現代詩》、《洛夫評傳》、《一代詩魔洛夫》等。洛夫早年為一超現實主義詩人,作品表現手法近乎魔幻,曾被詩壇譽為『詩魔』。洛夫近年則沉潛於書法之探索,不僅長於魏碑漢隸,尤精於行草,曾多次應邀在台北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溫哥華、紐約等地展出。
    洛夫寫作文類以詩為主,次及散文、評論和翻譯。他的主題多取材於生活感受,並寄情於天地萬物,尤其著重於對人生的深刻反思;主要風格在熔個人熱情、歷史意識、時代精神於一爐,透過特殊的冷雋的意象,表現出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現實的深沉關注。國家文藝獎得獎評語為:「語淡韻深,自然渾成,真能表現唐代絕句,晶瑩剔透之美。」吳三連文藝獎評語:「其藝術已臻虛實相生,動靜皆宜之境,且能直指萬物之本質,窮究生命之意義。」

■ 創作風格

洛夫早年為一超現實主義詩人,作品表現手法近乎魔幻,曾被詩壇譽為『詩魔』。洛夫近年則沉潛於書法之探索,不僅長於魏碑漢隸,尤精於行草,曾多次應邀在台北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溫哥華、紐約等地展出。
洛夫寫作文類以詩為主,次及散文、評論和翻譯。他的主題多取材於生活感受,並寄情於天地萬物,尤其著重於對人生的深刻反思;主要風格在熔個人熱情、歷史意識、時代精神於一爐,透過特殊的冷雋的意象,表現出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現實的深沉關注。

■ 作家成就

歷任總編輯數十年,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,作品被譯成英、法、日、韓、荷蘭、瑞典等文,並收入各大詩選,包括《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》。一九八二年他的長詩《血的再版》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,同年詩集《時間之傷》獲中山文藝創作獎,一九八六年獲吳三連文藝獎。一九九一年復獲國家文藝獎。

■ 作家書目

  • 1957年 《靈河》,台北:創世紀詩社。
  • 1965年 《石室之死亡》,台北:創世紀詩社。
  • 1967年 《外外集》,台北:創世紀詩社。
  • 1970年 《無岸之河》,台北:大林。
  • 1971年 《1970詩選》,台北:仙人掌。
  • 1974年 《魔歌》,台北:中外文學。
  • 1975年 《洛夫自選集》,台北:黎明。
  • 1976年 《眾荷喧嘩》,新竹:楓城。
  • 1981年 《年時間之傷》,台北:時報出版社。
  • 1983年 《釀酒的石頭》,台北:九歌。
  • 1988年 《因為風的緣故–洛夫詩選(一九五五 ~ 一九八七)》,台北:九歌。
  • 1988年 《洛夫精品》,北京:人民文學。
  • 1988年 《愛的辯證–洛夫詩選》,香港:文藝風出版社。
  • 1990年 《天使的涅槃》,台北:尚書。
  • 1990年 《月光房子》,台北:九歌。
  • 1990年 《詩魔之歌–洛夫詩作分類選》,廣州:花城。
  • 1992年 《葬我於雪》,北京:中國友誼出版。
  • 1993年 《我的獸》,北京:中國文聯出版。
  • 1993年 《洛夫詩選》,北京:中國友誼出版公司。
  • 1993年 《雪崩–洛夫詩選》,台北:書林。
  • 1993年 《夢的解圖》,台北:書林。
  • 1993年 《隱題詩》,台北:爾雅。
  • 1998年 《洛夫小詩選》,台北:小報文化公司。
  • 1999年 《形而上的遊戲》,台北:駱駝。
  • 1999年 《雪落無聲》,台北:爾雅。

■ 評論彙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