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作家

陳家帶

陳家帶

陳家帶

性別:男
籍貫:
出生地:基隆
出生日期:1954年2月28日

學經歷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。政大「長廊」詩社發起人。 曾任《聯合報》高級資深編輯、《聯合晚報》編輯中心主任、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實務講師、文山社區大學講師、慈心華德福高中藝文教師。

  • 簡介

  • 詩觀:視文學創作的主題極其廣闊,認為詩「可有病呻吟,可文以載道;可玩文字遊戲,也可探究生存之種種困境。」喜歡美好純粹的事物,例如印象派音樂、新浪潮電影,還有火候獨特的貓空鐵觀音茶。於古詩深愛王維的高淡,也欣賞李商隱的深幽。

        詩的四項美學任務為:

    ──創新修辭,活化語言。

    ──觀照人生,啟迪知性。

    ──曲徑通幽,滌淨情感。

    ──超然物外,接引天機。

        詩的八項發生情境為:

    ──詩在懺情悔夢,旦夕抉擇。

    ──詩在暗夜迷途,乍見青山。

    ──詩在風起雲湧,沉澱回憶。

    ──詩在物象盡頭,科學不能。

    ──詩在世間百態,只取一瓢。

    ──詩在秘境探險,意在象外。

    ──詩在聲光齊鳴,盡得風流。

    ──詩在奇技淫巧,東方不敗。

     

     

■ 創作風格

──個人創作,比較在意文字的密度和質感,意境乃最後依歸。詩雖小眾,希望用錘鍊過的語詞來傳達不滅的情思。

──早年寫詩重心,探討城市生活背後的意義,回歸都市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內在觀照。瘂弦曾評其詩:「直抒胸臆,不假雕飾,是陳家帶一貫秉持的語言策略,他擅長吸收口語,以白話來調整詩的節奏,藉以增加生活的氣息。」中期以後轉向山水詩和音樂詩,前者嘗試為台灣山水畫上座標,沿著詩的地圖,前行,佇立,轉身,徘徊,每個夢幻讀者都可以是嚮導,追尋心中那條黃金聖稜線;後者則側重音樂素材,或與作曲家對話,或從作品演繹情思,或將文字導入音樂形式創作,務使聲色動人。

──白靈於《火山口的音樂》序文〈詩出一條回家的路〉,以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天、地、人、神四重說,詮釋陳家帶的詩歌主題。

■ 作家成就

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(2009)、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獎(1980)、優秀青年詩人獎(1976)、新聞編輯金鼎獎1990

■ 作家書目

•《火山口的音樂》,台北:印刻文學出版公司,(2020.11)。

•《聖稜線》,台北:印刻文學出版公司,(2015.12)。

•《人工夜鶯》,台北:書林出版公司,(2011.12)。

《城市的靈魂》,台北:書林出版公司,(1999.1)。

•《雨落在全世界的屋頂》,台北:東林文學社,(1980.5)。

•《夜奔》,台北:東林文學社,(1975.11)。

■ 評論彙集

•瘂弦:〈城市靈魂的居所〉,《城市的靈魂》書序,(1999.1)。

•廖咸浩:〈在現代之後的重重魅影中歌唱〉,《人工夜鶯》書序,2011.12)。

•莊裕安:〈發達時代的手工詩人〉,《人工夜鶯》書跋,(2011.12)。

•李進文:〈溫柔的叛逆──評《人工夜鶯》〉,聯合報副刊,(2012.3.3)。

•余光中:〈智取與情勝〉,《聖稜線》書序,聯合報副刊,(2015.12.26)。

•陳素英:〈聖稜線上的交響──評《聖稜線》〉,《創世紀詩刊》,(2018.12

•白靈:〈詩出一條回家的路〉,中國時報人間副刊,(2020.11.19)。

 

訪談紀錄

•劉曉頤:〈當代交響詩人〉,《文創達人誌》,(2018.8)。

•劉曉頤:〈火山口上的音樂詩人〉,《生活潮藝文誌》,(2021.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