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作品


寫在「詩社詩選檢驗」專輯之前
詩社為詩人之所集結,最初可能只是因為情誼相通,詩觀相近,其後卻可能因切磋詩藝而產生衝突,可能因內聚力太強而生排他性,可能因爭詩壇地位而論戰連連,詩史因此也是一部詩論爭史。



「禪與詩的對話」專題前言
本刊各期專題,從「性愛詩」到「情詩」,從「人體詩」到「人物詩」,不只是題材的開拓,亦是主題之探索;而「小詩」、「台語詩」與「兒童詩」等,不只是形式問題,也關涉詩之內在。

《「禪與詩的對話」專題(下)前言》
關於詩禪關係及現代禪詩,在上一期的專題中已多所討論。從引例看來,台灣現代禪詩的表現平平。本期續推出一篇論文及七篇評析性文字,論及的詩人仍不外周夢蝶、洛夫、余光中等人,羅青、蕭蕭、許悔之、林建隆算是意外收穫。


「新世代詩人詩作論述」前言
「世代」是文學社會學的重要概念。一批年齡相近的寫作人,在某一個時間階段呈現的文學景觀,包括創作行為及活動方式等,在多樣的面貌中存在著某些一致性,或可稱之為「世代性」。

